首页 >商界 > 正文

益阳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每日视讯

2023-05-15 13:17:27来源: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潘虹

大病重病在本市就能解决,一般的病在县(区、市)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就近“看上病”“看好病”是群众的期盼,也是深化医改的方向。优质医疗资源的“蛋糕”怎样才能做大且分好?益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期印发的《贯彻落实打好“发展六仗”工作方案》,其中一个关键语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下沉”,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相关资料图)

益阳市卫健系统按照“做强龙头、做实基层”的基本思路,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多渠道提升基层专业人员“供给量”,建设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让健康惠民举措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

在益阳高新区,总投资15亿元的益阳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形成以益阳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中心为核心,辐射省城长沙、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湘西北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协同处置圈。这是益阳市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持续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发挥重要作用。

去年,益阳市公立医院开展以10S管理为中心的卓越服务行动,全市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27.53%,在全省B类地区名列第一,完成市120指挥中心和中心城区15家网络医院急救中心的升级改造,成为全省最先打通现场—院前—院内信息共享渠道的市州,卫生应急1小时快速响应圈基本形成。

《方案》提出,下阶段要持续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努力,在全市建成1至2家省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建成6至8家市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目前,市卫健委正着力支持市中心医院创建省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指导市第四人民医院创建省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

同时,开展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建设1至2家县域医疗次中心,将其建成县域片区医疗救治中心、急诊急救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技术指导中心、公共卫生示范中心,对周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医疗的优势,《方案》提出,整体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吃上好中药的愿望基本实现。

告别缺医少药的“小诊所时代”

如今,占地150平方米的桃江县三堂街镇合水桥村卫生室宽敞明亮,诊室、治疗室、药房等功能服务室一应俱全,已不再是记忆中缺医少药的小诊所。合水桥村卫生室硬件条件的提升是益阳市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的一个缩影。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需要建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益阳市卫健系统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切入点,在市、县、乡、村统筹推进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改革。卫生院与各县级医院联动设立“全科—专科联合门诊”,市级医院专家定期下乡服务;成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走村入户定期开展居民健康管理干预工作;成立视频会诊中心,遇到疑难杂症,随时能与省、市级医院开展多学科“云会诊”,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赫山区投入1700万元推进“健康赫山”信息化建设,患者在辖区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就医,检查情况如何、用了哪些药,一键可查。

南县加快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四大中心”建设,让农村患者在家门口也能看上专家号……

目前,全市建立各种形式的医联体27个,三级医院增至10家,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增至36个,建成县域医共体13个。市、县人民医院均建立了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等“五大中心”。

多渠道提升基层专业人员“供给量”

基层医疗机构,缺人才是通病。优质医疗资源“放下来”,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能不能“接得住”至关重要。

益阳市进一步完善人员保障和激励机制,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职称晋升办法,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基层或对口帮扶的医疗机构累计服务时间不少于1年,并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把医疗卫生人才研修、交流培训的通道向基层医护人员打开,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推荐基层医疗工作者,为他们拓展上升发展的空间。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全科、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5家,每年培训规模达200人;建制乡镇卫生院已全部配备全科医生,覆盖率达100%;运用家庭医生手机A pp签约216万余人。今年上半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人次的57.35%,县域内住院就诊率达90%以上。

责任编辑:

标签: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