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界 > 正文

「奋跃而上」那些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南师附中最燃基因——老中青三代附中人畅谈自己心中的青春附中 新消息

2023-06-19 10:15:26来源:扬子晚报

每年高考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著名高校招生组都会亲临南师附中召开专场招生宣讲会,南京大学更是多次来到附中现场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今年复旦大学举办的全国知名高中共话“双高协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论坛也特邀南师附中到会发言……作为南京的顶流高中,南师附中深受国内顶尖大学青睐,“附中”学子也深受高校欢迎。南师附中究竟是一所怎样的高中?附中人身上镌刻了什么样的卓越基因?一起来听听老中青三代附中校友谈谈他们心中的青春附中。

附中在我心里播下了科学人文的金色种子

【镜头一】施蕴渝 1960届校友


(资料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我代表我们家三代六人(妈妈、姐姐、姐夫、妹妹、妹妹的儿媳都是南师附中校友)衷心祝愿母校:青春常在,枝繁叶茂,桃李满天下。” 施蕴渝院士在南师附中120周年发展大会上深情回忆,“南师附中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从1954年到1960年,我在这里度过人生最美好的少年时代。回到附中,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那么多曾经教过我们的老师的身影,数理化老师们的课堂是那么引人入胜,他们在我们幼小的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在施蕴渝的记忆中,除了上课,附中学生在课余时间还“狼吞虎咽”地阅读课外文学作品。“那个时代书不多,好不容易全班弄到一本书在班上传阅,一个人只能读1-2天,就得传给别人。我们读过的有《居里夫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也有《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南师附中给了我们很好的人文教育。”

“南师附中还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施蕴渝说,中学时期他们还会去八卦洲割麦子,在金川河挑河泥,曾经在南师附中的农场呆过好几个月,还在精工车间实习过。“那个时候住校,晚上9:00宿舍要熄灯,早上6:00要起床跑步。南师附中让我养成了终身运动的习惯,今年我已经80岁了,身体仍然很好!”

附中塑造的健全人格令我始终充满坚定的自信

【镜头二】欧阳晔 1999 届附中校友

博士、IEEE Fellow、亚信科技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

南师附中的广大中生代校友,目前正是国家千行百业发展与建设的中坚力量。欧阳晔博士表示:“作为中生代的一员,我深切地认知到南师附中百廿年秉承的‘健全人格、独立人格和创造人格’教育,对附中学子成年后的人生观塑造起到决定性的奠基作用。附中精神与人生观培养的烙印,在我高中毕业后人生发展的里程碑阶段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

欧阳晔认为,坚定的自信和有目标感的信念是附中学子的可贵品质。这种品质不是学校刻意灌输而成,而更像是浸润在附中三年或六年出炉后的一枚原生标签。这种自信,是一种面对人生每一个挑战时具备的积极与乐观心态,是一种面对每一个困难时心理上的沉着与坦然。这种信念,是一种对自己人生规划的目标感,是一种为达成人生目标的不懈努力与坚持。很难用文字精确解释,但最近TikTok上一段“南师附中放学也太晚了吧”的街拍视频中,附中孩子们的脸上就体现了这份自信与信念。

“相对于应试教育的标准化与服从,附中给我们植入了宝贵的质疑精神与独立思考的基因。附中教会了我遵循独立思考之原则、秉承科学质疑之精神、具有突破常规之勇气。宝贵的科学质疑精神是我如今科研创新工作中的原动力。从学生时代对某道题的所谓‘标准答案’的质疑,到当前国家科技发展急需的突破创新,希望宝贵的科学质疑精神能被每一位附中学子继承与发扬,并运用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中。”欧阳晔说,南师附中的学习经历,一定不是附中学子的人生高光顶点,而是大家迈向今后人生高光的起点。他希望用持之以恒、自我引导式的终生学习,与每一位附中人共勉。

新时代附中独树一帜的竞赛课程和人文教育润泽我的灵魂

【镜头三】肖添天、王宇哲 2023届毕业生

曾获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金牌,入选北京大学“物理卓越人才计划”,提前锁定北大

“附中是真正育人的地方。附中的语文教育独具特色,我们班刘畅老师会带领我们读许多文学作品,上课与我们探讨哲学与美学,每学期都会有班级集体观影。记得大家一起看的第一部电影是《春风化雨》,它让我们明白,虽然法律、金融、工程等等足以作为一生的事业,但是诗歌与美才是真正支撑人的东西。”肖添天对附中这块育人的土壤满怀感恩:“附中有良好的竞赛氛围,实验室环境很好,器材高端,教练团队专业。前届学长与现役选手之间形成了很好的传承关系。同学间大量的交流使我们能够拓宽思路,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附中的物理竞赛课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轮学习主要是教练讲课,第二轮提升则由学生来授课。这种创新的授课方式非常好,授课的同学需要做大量的习题进行积累,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也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王宇哲告诉记者,附中的老师每一位都很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同学们非常膜拜的化学老师保志明,她并不完全按照教材来授课,而是按照自己理解的认知规律重新自编讲义,让同学们形成完整连贯的知识体系,并适当拔高。保老师强调自学能力,她布置的作业也很特别,假期里她会让同学们阅读并翻译一些国外的文献,便于与大学学习接轨。

【揭秘附中】

青春恒久、持续卓越的附中答案

在“附中基因”的影响下,从附中走出了一大批杰出校友,例如巴金、胡风、严济慈、袁隆平、刘永坦、邓中翰、汪道涵、彭珮云等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有58位院士、30余位将军,他们在各个岗位上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作出突出的贡献。人才辈出,精英云集,南师附中的育人密码是什么?

【文化基因】“社会中坚,学校栽成众……”正如校歌所唱,南师附中人始终秉承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以“培养有大格局的社会中坚”作为学校的育人使命,这是附中百廿年育人的文化基石。

【教师天团】南师附中致力于打造“人人名师”的教师队伍,拥有一批关注思维和人文底蕴的教学专家。作为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附中“教师天团”高屋建瓴,很早就关注并研究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全面引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菁英课程】早在2014年,南师附中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组建“国科大菁英班”,开启深层次的“双高衔接、联合育人”模式,大胆探索国家课程的高品质校本化路径,对现有高中课程进行重构,特别对于高考科目的必修课程进行内容与学法上的重构。

“锐意实验”让百廿附中正青春。南师附中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首批建设立项学校、首批北京大学数学后备人才培养基地……120多年来,南师附中获得了不可胜数的教育教学成果与荣誉,一直是省市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的高地,更是所有校友心中永远青春的精神家园。

校对 王菲

责任编辑:

标签: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