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界 > 正文

精选!保利物业董事长吴兰玉:“大物业”背景下,住宅不再是衡量物企影响力的唯一砝码

2023-06-13 21:15:30来源:同花顺财经

作为保障城市运行必需的公共服务,近几年的市场化趋势在各地越发显著,而物业作为基层治理“软基建”的定位也更加凸显。如何有效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物业企业争相探索布局的重点赛道。

事实上,公共服务、城市服务等已被视为物业管理行业的“第二增长曲线”。近两个月,万物云、碧桂园服务、保利物业等头部物企相继宣布升级城市服务管理模式和品牌,如万物云更加强调“智慧物业城市”;碧桂园服务持续升级“平台+服务”的模式;保利物业则深化在全域化服务的新探索,提出“全域飞轮”模式。

6月9日,保利物业董事长吴兰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谁能够掌握、适应大物业的趋势,能够更好地驾驭、匹配大物业的发展要求,谁才会是将来的王者。在大物业的时代背景下,住宅将不再是衡量物业公司能力、规模、影响力的唯一砝码。


(相关资料图)

掌握“大物业”趋势是关键

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城市大管家模式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快速推进。

环境司南官微发布的《2022年度环卫市场化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9-2022年,全国共开标217个城市大管家项目,成交年化总额突破100亿元。中标供应商数量从2019年的10家,增至2022年的107家。

数据来源:环境司南官微

城市服务的兴起,是物业企业主动拓展业务边界、挑战更复杂业态的结果,也是政府需求与企业能力匹配的结果。据克而瑞物管数据统计,60多家上市物企中已有过半物企加入了城市服务的赛道。

龙头物业公司也是最早一批布局这类“大物业”赛道的,虽然在服务模式、概念定义上各有不同,但各家物业企业近年来的共识都是持续增强自身差异化、积极拓展细分市场。

吴兰玉指出,过去三年的疫情大考,和当下高质量发展的命题,都是基于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企业实践看,有的强调将住宅服务经验整体向城市服务迁移,实现“像管理小区一样管理城市”;有的则强调发挥垂直产业优势,集中资源,聚焦如环卫等单一服务模块;也有企业整合产业力量,专注存量资源盘活。总体来看,现有的基层社会服务尝试正在走向精细化、精准化和精益化,呈现出专业化的微服务特点。

2018年,万物云从珠海横琴开始打造“物业城市”模式,强调科技底色。碧桂园服务也在同年提出“城市共生计划”,将城市服务的各项问题在专业领域设定了标准起点。保利物业则在2016年以西塘古镇为起点,探索公共服务和全域化服务。

所谓全域化服务管理,是指针对地域面积广、行政区划复杂、政府部门较多的城镇,由一家企业承接政府所剥离的部分公共服务管理职能,进行一体化、全域化的管理与服务,所形成的一种公共服务产品。

“未来,公共服务不只是放大版的物业服务,而将是治理的全域、全域的治理。在大治理时代,基层治理的破题之道和解题之要,一定是加速推进全域化服务进程。”

吴兰玉认为,人们对于整体的理解,都是从亮点的部分开始的;而对于城市的认知,则是从“城市之心”开始的。全域化服务的发力点也应该从景区等城市核心区着手,“城市景区是基层治理最困难的地方,但是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大物业”营收占比连年提升

城市服务、公共服务等“大物业”赛道虽然毛利率相对较低且难度较大,但物业企业仍然“乐此不疲”。一方面,这类赛道的业务能增厚物企的在管面积与营收,合约服务期也更长,未来有足够大的业务渗透、挖掘的空间;另一方面,亦是政策导向和市场趋势助推的结果。

数据来源:环境司南官微

近一两年,不少“城市大管家项目”的招标项目成交金额都在1亿-13亿元不等,合作服务期限多在3-8年,招标城市覆盖市级、县级甚至街道等单位。

据克而瑞物管预测,随着市场空间不断延展,城市服务将释放万亿蓝海市场,到2025年预计达到10019亿元,其中涵盖了学校、医院、政府共建、交通枢纽、环卫等业态。

由此,物企在“大物业”赛道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竞争激烈以后,市场更活跃,会去倒逼企业在管理、实践、理论、创新等方面进步,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可能也进步不了。”吴兰玉表示,如果市场是确定的,需要的能力是确定的,那就没有别的路子,坚定地往前走一定会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一个。

从财务报表上看,“大物业”在物企的营收占比中也在连年提升。2022年,万物云来自城市空间整合服务的收入为6.6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5.5%,占总收入的2.2%;碧桂园服务去年的城市服务实现收入约为48.4亿元;保利物业源自公共及其他物业的收入为20.62亿元,同比增长41%,占物业管理服务总收入比重24.5%。

吴兰玉认为,在地产行业发展逻辑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公共服务的发展增速已经远大于住宅物业,将成为保利物业未来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克而瑞物管指出,在城市服务上的发展,物企仍然有营收和毛利困局,企业能力与政府预期差异较大,城市服务业务边界的划定,不同政府主体差异性,以及城市服务专业能力构建和模式转变难、复制难等众多业务难点待突破。未来如何建立城市公共服务的专业化能力和优化运营模式,切实满足政府、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依然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

标签: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