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报资讯】上海“高考状元”袁钧瑛:公派留美后拒不回国,年老却想落叶归根
2023-04-21 06:35:17来源:莎谈史记
莘莘学子千千万万,而在许多人学生生涯的过程中,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总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进行对比。 不管是在老师还是在家长眼里,学习优异的孩子总会更受青睐,袁钧瑛便是这样一个人。
从小到大,袁钧瑛的学习成绩便十分优异, 1977年上海高考时,她更是成为了理科状元。 按理来说,袁钧瑛的成长离不开祖国的培养,学有所成之后也应该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但袁钧瑛的选择却十分让人意外。 她公派留学之后,不仅没有回国,甚至还更改了自己的国籍,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袁钧瑛十岁之前,不管是成长环境还是物质生活,都相对来说比较优越,自己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也喜欢学习。 只不过十岁那一年,袁钧瑛的家庭出现了变故,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凑,其父亲也由于医院的失误而去世。
比较幸运的是,尽管家里的物质条件不复从前,袁钧瑛的母亲和爷爷从未忽视过对她的教育,而 历经变故的袁钧瑛也深深体会到了家庭的艰难,便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亲人。
1977年,我国正式恢复高考,而此前由于环境原因未能参加高考的袁钧瑛想要紧紧抓住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于是, 她重新拿起书本,仅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便弥补了之前落下的课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一次高考的过程中, 袁钧瑛金榜题名,成功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就读。 复旦大学一直都是我国的知名高校,能在上世纪70年代进入复旦大学读书的人,更是精英中的精英。
尽管如此,袁钧瑛在大学期间依旧是学霸,尤其是凭借着对生物技术的热爱,四年大学之后还进入上海医科大学读研。在那个年代, 不管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都是十分稀缺的人才资源,相对应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所享受到的机会可能也会更多一些。
当时,国内各方面的发展还相对落后,教育资源也没有办法与美国等国家相媲美。对此, 国家便选出了一批优秀学生赴美留学,希望这些学生能够学有所成、报效祖国,袁钧瑛凭借着优异成绩成为其中的一员。
袁钧瑛顺利进入哈佛大学深造,并且成为罗伯特教授的学生,而 罗伯特教授正是凭借“细胞死亡”领域相关研究成为2002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
本来就对生物医学技术充满了好奇心以及浓厚的兴趣,在罗伯特教授的带领下,袁钧瑛对生物的热爱只增不减,七年之后也顺利取得了哈佛大学神经学博士学位。同年, 袁钧瑛真是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邀请,成为了博士后。
只不过与此同时,与她一起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基本上在学有所成之后都陆陆续续回到祖国,而 袁钧瑛完成自己的所有学业之后,却做出了充满争议的选择,那就是更改国籍,成为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
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袁钧瑛明确的知道, 当时国内的科研水平十分有限,尤其是生物领域的研究更是大大滞后, 想要把生物研究当成一生事业的她,回国之后可能没有办法一心一意的从事科研工作。
其实,袁钧瑛留在美国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公众对于她的谴责主要还是她占用公用资源,拿着国家给出的留学名额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 尽管在袁钧瑛更改国籍之后,她本人及家人都备受指责,但袁钧瑛似乎并不在意,依旧一心一意追寻着自己的热爱。
就事业上的成就来说,在袁钧瑛的一番坚持下,她确实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比如 她证明的Nec-1可控细胞程序性坏死,就在临床医学领域对治疗癌症、神经性衰弱疾病的有重要的贡献。
2006年,在生物领域已经有所成就的袁钧瑛回到了上海 ,并 担任州中科院有机化学博士的导师以及国内多所大学的名誉教授 。只不过由于她已经将自己的国籍更改为美国国籍,所以没有办法一直停留在中国。就这样,袁钧瑛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从美国飞回中国,受到签证的限制,又不得不离开中国。
直到2012年,当袁钧瑛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后,她决定回到中国发展, 并且还在国内组建了生物与化学研究中心,与许多中国学子一起投身于科研事业。 尽管袁钧瑛需要在中美两国之间来频繁往返,但这并不影响她传递知识、探索研究的热爱。
或许在部分人看来,袁钧瑛年老之后回国发展的目的并不单纯,但不可否认的是,她 在中科院教学期间,许多中国学子受益颇多,这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了中国医学领域的进步。
总体上来说,袁钧瑛确实是十分优秀的人,她一心一意坚持科研的韧劲也不是谁都能够拥有的。 纵使曾经为了自己的发展而更改国籍,但她依靠自己所取得的这些成就都不可否认。
标签: